“刀尖上”綻放非遺之花
刻刀劃過石面,發出清脆的“沙沙”聲,和著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,仿佛是一首悅耳的春天“奏鳴曲”。
2月9日上午,記者走進宿州經開區樂石工藝品有限公司,只見高級工藝美術師李英正埋頭桌前,專心雕刻著樂石硯。明亮而溫暖的燈光下,她屏息凝神,緊握刻刀,在一方樂石上或削、或鏟、或鏨……刀尖落處,“大千世界”初現。
記者輕輕靠近,細細觀察:該硯通體泛黃,硯體上一脈山峰連綿,幾座小亭若隱若現;一棵老松在山間生長,虬枝盤曲,姿態萬千……不覺間,一種淡泊明志、寧靜致遠的意境呼之欲出?!靶紊窦鎮?,真是好硯!”記者不禁贊嘆。
李英停下手頭的活兒,熱情招呼記者?!皹肥a于宿州,樂石硯也久負盛名。這方山居硯從上周開始制作,再有一天就能拿去打磨了?!彼蛴浾哝告傅纴?。記者環顧四周,展架上陳列著各色樂石硯,個個栩栩如生、精美絕倫。做一方好硯,不是易事,從一桌子的器具就能看出來。記者大致數了一下,大概有20余種?!斑@還只是現階段要用的,要說總共有多少工具,還真有點說不清咧!”李英笑著說。
宿州樂石硯雕技藝是省級“非遺”項目,李英是項目傳承人。從17歲結緣樂石硯,38年來,李英堅守初心,不斷精進制硯技藝,既傳承古法,又有所創新。雖一路波折,但憑借著一份癡迷和執著,她練就了一手好雕工,讓這項“非遺”老手藝煥發新生機。從一塊石到一方硯,要歷經多道工序。李英說,樂石硯雕刻非常辛苦,精雕細琢才能點石成金。要選料、觀形、構圖、粗雕、打磨等,每道工序必須精益求精,整個過程下來,極其費時費力費心。許多人要潛心研習數年才能有所成。
數載寒暑,李英學藝、精藝、傳藝,雕琢的是石頭,打磨的是心性。她的辛苦付出,換來了一支不斷壯大的“非遺”傳承隊伍,其中就有李英的大女兒?!昂霌P樂石硯技藝,最終還是要靠下一代?!蓖降軅兊淖髌?,李英會一件件仔細品評。如何做到以形賦意、以意傳情……她總是手把手地教?!斑@門先人傳下來的技藝,絕不能在我們這里斷掉了?!崩钣τ浾哒f。
古樸厚重、氣韻生動,集藝術性和實用性于一體,如今的樂石硯備受藝術界和收藏界青睞,成為代表宿州的一張金色文化名片?!包h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,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,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,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。這給了我極大的信心和鼓舞?!崩钣⒄f,“隨著非遺保護和傳承力度加大,相信我們這朵非遺之花一定會在宿州大地上越開越艷?!保ㄓ浾?蔡建 沈前程)